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场地形成工程勘察与设计的技术要求、工作流程及主要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工程中的场地形成工程勘察与设计。
Title:Technical Code for Site Formatio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625-2019《场地形成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适用于场地形成工程的勘察与设计。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总则部分明确指出本标准旨在规范场地形成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及环境保护。这为后续具体条款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其次,在术语定义中明确了“场地形成工程”等核心概念。例如,“场地形成工程”是指通过填方、挖方等方式改变原有地形地貌以满足建设需要的工程活动。准确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正确应用该标准。
再者,关于勘察阶段的要求,规程强调了现场踏勘的重要性,并规定了不同复杂程度场地所需的勘探点数量和深度。例如,对于简单场地至少应布置3个控制性钻孔,而复杂场地则需增加至5个以上。此外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原位测试如静力触探试验等方法获取更精确的数据。
在设计环节,规程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设计思路。即首先识别可能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如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然后据此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强调了结构安全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平衡,在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成本投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施工期间监测的规定。规程建议在主要施工工序完成后立即开展变形观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监测频率取决于场地特性和施工进度安排,但至少每月一次直至竣工验收为止。
最后,在环境保护方面,规程特别强调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合理处置弃土弃渣、控制噪声扬尘污染以及保护地下水资源等措施。
综上所述,《场地形成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南。这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专业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