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地铁交通系统中噪声与振动的控制要求、测量方法及评价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地铁线路的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阶段的噪声与振动控制。
Title:Beijing Local Standard DB11/T 838-2019 - Specifications for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in Subway Sys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838-2019《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地铁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提供了具体的技术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对于已有的地铁线路,在进行改造或维护时也应参照执行。这确保了无论是在建设阶段还是后期运营期间,都能有效控制噪声和振动的影响。
二、噪声控制要求
根据DB11/T 838-2019的规定,地铁车站内部公共区域的噪声水平不应超过70dB(A),而在站台层则需控制在65dB(A)以内。此外,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噪声峰值不得超过85dB(A)。这些限值旨在保护乘客及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振动控制要求
对于地面段地铁线路,垂直方向Z振级日均值不得高于75dB,而水平方向X、Y振级日均值不得超过72dB。隧道内运行的列车引起的结构传递振动速度幅值不得超过11.2mm/s。这些指标有助于防止因振动过大而导致建筑物损坏或其他不良后果。
四、隔声措施
为了达到上述噪声控制目标,标准提出了多项技术措施。例如,在车站设计中应采用吸音材料装饰墙面,并合理布置通风口以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同时建议使用双层玻璃窗等手段提高车站出入口处的隔声效果。另外,对于高架桥下的敏感区域还需设置专门的屏障墙来进一步削减噪声传播。
五、减振措施
针对振动问题,标准强调了采取主动减振方法的重要性。比如铺设减振扣件可以显著降低轨道系统产生的振动能量向周围介质传播的可能性;而对于特别重要的地段,则需要考虑安装浮置板道床等更为先进的技术方案。此外,在选择施工工艺时也应注意避免产生额外振动源。
六、监测与评估
为了验证各项措施是否能够满足规定的要求,标准还明确了定期开展现场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具体而言,应在不同时间段内测量车站内外以及沿线各点位的实际噪声和振动数据,并将其与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发现超标情况,则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综上所述,DB11/T 838-2019通过对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提出明确且严格的标准,不仅保障了公众利益,也为行业提供了科学指导。各相关单位应当认真学习领会该标准的精神实质,将其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