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火箭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术语和定义、作业条件、作业装备及维护、作业实施、作业效果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利用火箭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技术指导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ocket-based Artificial Rain (Snow) Enhancement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7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751-2019火箭人工增雨(雪)作业技术规范》是青海省地方标准,为科学开展火箭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了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一、作业条件判定
规范指出,作业前应根据天气形势、云系特征及雷达回波等资料综合判断作业条件。其中,云顶高度应在6km以上,云体厚度不低于2km,且云内含有过冷水。这些条件确保了作业云层具备足够的增雨潜力。
二、火箭弹发射角度与数量
规定要求发射仰角一般控制在50°-80°之间,每次作业不少于4枚火箭弹。这是因为适宜的仰角可以将火箭弹送入目标云层深处,而一定数量的火箭弹能提高播撒效率,增加降水概率。
三、安全距离与操作规程
明确作业点距居民区不小于500米,并要求操作人员穿戴防静电服,按照说明书正确装填火箭弹。这体现了对公共安全和操作规范的高度重视,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四、效果评估方法
提出通过对比作业前后降雨量变化来评估效果,同时结合雷达回波演变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既直观又科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作业的实际成效。
五、特殊情况处置
当遇到雷电、强风等恶劣天气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妥善保管火箭弹。这一条款充分考虑了极端天气下的应急措施,保障人员设备安全。
六、档案管理要求
强调作业记录需完整保存至少三年,包括作业时间、地点、弹药型号等信息。良好的档案管理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作业提供参考依据。
七、培训考核制度
规定从事该工作的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保证作业质量。
八、环境保护措施
要求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残骸,避免污染环境。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
九、应急预案制定
建议各作业单位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此举可有效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确保作业安全有序进行。
十、持续改进机制
鼓励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完善各项流程和技术参数。保持开放的态度接受反馈意见,推动标准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