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海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电子地图的坐标系统、分幅与分层、几何精度、要素分类与代码、要素属性表、图形表达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电子地图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
Title:Geographic Information Public Services - Electronic Map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753-2019《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电子地图规范》是一项青海省的地方标准,旨在统一电子地图数据的制作、管理和服务要求。这项标准适用于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电子地图的生产、更新、服务和应用。
首先,标准在数据采集部分明确规定了数据来源应优先采用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最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并且强调数据的现势性。这意味着在制作电子地图时,必须使用最新的、官方认可的数据源,确保地图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例如,在第4.2节中提到,“数据采集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这表明在进行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以保证数据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其次,关于地图符号和注记的规定非常细致。标准指出电子地图上的符号和注记应该清晰易读,且颜色搭配要合理,避免产生视觉干扰。比如,在第5.3节里强调,“地图符号的设计应当符合视觉心理学原理”,这意味着符号设计不仅要美观还要实用,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地图内容。此外,对于重要的地理要素如河流、道路等的表示方法也做了具体说明,确保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能够在地图上得到恰当的表现。
再者,数据质量控制是整个标准中的重点之一。标准要求对电子地图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以及位置精度等方面。具体而言,在第6章中详细列出了数据质量检查的具体项目和指标,比如“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确保所有必要的地理要素都被正确地包含进来;而“位置精度检查”则通过对比参考数据来评估实际采集到的数据是否足够精确。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电子地图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最后,关于服务性能的要求也不容忽视。标准不仅关注地图本身的质量,还特别提出了服务响应时间、并发访问数等性能指标。例如,在第7章中明确指出,“系统响应时间不应超过3秒”,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障用户体验,使用户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综上所述,DB63/T 1753-2019《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电子地图规范》从数据采集、符号注记、质量控制到服务性能等多个方面为电子地图的标准化提供了全面指导,这对于促进青海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电子地图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