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牦牛驯化与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饲料与营养、卫生防疫及日常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野牦牛的驯化与饲养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omestication and Breeding Management of Wild Yak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1741-2019《野牦牛驯化与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野牦牛这一珍稀物种的驯化和饲养管理的技术标准。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对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设施建设部分,标准明确要求驯养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场地面积需满足每头成年野牦牛至少需要100平方米的空间,并且必须配备避风遮阳设施以及清洁饮水供应系统。这些规定旨在确保野牦牛能够在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中生活。
其次,在饲料供应方面,标准强调了营养均衡的重要性。每天每头野牦牛至少要提供5公斤以上的干草或青贮料作为基础饲料,并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补充精料的比例。同时,还应注意定期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预防疾病发生。此外,为了保证水质的安全性,所有用于饮用的水源都必须经过检测确认符合饮用水标准后才能使用。
再者,在健康管理环节中,标准提出了建立健康档案的要求。对于新引进的个体,应当立即进行体检并记录其身体状况;之后每个月都要对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体温测量、体重称量等项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等症状时,应尽快联系兽医诊治。另外,每年春季是寄生虫高发期,此时应对全体群体实施驱虫处理。
最后,在繁殖管理上,标准建议采取自然交配方式来提高后代存活率。母牛初次配种年龄一般为3岁左右,而公牛则需等到4岁以上才能参与繁殖活动。每次妊娠期约为280天,分娩前后都需要特别注意母体护理工作,避免因环境突变导致流产现象的发生。
总之,《野牦牛驯化与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上述内容执行,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野牦牛种群恢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