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寒牧区小黑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栽培及青贮利用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青贮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高寒牧区小黑麦和箭筈豌豆的混播种植及青贮饲料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cropping and Silage Utilization of Winter Rye and Arrow Pea in Cold Alpine Pastora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1731-2019《高寒牧区小黑麦和箭筈豌豆混播及青贮利用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高寒牧区种植与青贮利用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前准备
该标准强调了在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检测,确保pH值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g/kg。这是因为小黑麦和箭筈豌豆对土壤酸碱度和养分需求较为敏感。此外,要求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30吨作为基肥,这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还能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二、品种选择与搭配
标准指出,小黑麦品种宜选用耐寒性强、抗倒伏能力好的品种如“高原1号”,而箭筥豌豆则推荐使用“高原绿”品种。两种作物的搭配比例建议为小黑麦占60%,箭筥豌豆占40%。这样的搭配既能保证产量,又能提高蛋白质含量,满足牲畜营养需求。
三、播种技术
关于播种时间,规定应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初进行。此时气温稳定在5℃以上,有利于种子发芽。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行距设定为30厘米,株距保持在10厘米左右。这种合理的密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
四、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适时灌溉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抽穗期和灌浆期需保证充足水分供应,但也要避免积水现象发生。同时,定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推荐使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控,减少化学物质残留。
五、青贮制作
当牧草达到乳熟后期即可开始收割制作青贮饲料。收割后需立即切碎至2-3厘米长度,并迅速装填入密封容器内压实。装填过程中要排除空气,确保厌氧环境形成。最后添加适量乳酸菌发酵剂加速发酵过程,通常经过30天左右即可完成青贮发酵。
通过遵循上述技术规程,可以在高寒牧区实现高效的小黑麦与箭筥豌豆混播种植,并成功制作优质的青贮饲料,从而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