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用户无功补偿配置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用户的无功补偿装置配置设计。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Configu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5
国际标准分类号:29.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180-2019 电力用户无功补偿配置设计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为电力用户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电力用户的无功补偿装置配置设计。其中明确了一些关键术语:如无功补偿装置是指用于改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质量的设备;功率因数则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
二、无功补偿原则
标准强调了无功补偿应遵循“就地平衡”、“分级补偿”的基本原则。就地平衡意味着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进行补偿,以减少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传输损耗;分级补偿则要求根据负荷变化情况设置不同容量的补偿装置,在低谷负荷时退出部分补偿设备防止过补偿。
三、补偿容量计算方法
对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标准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Qc=P×(tanφ1-tanφ2),其中P为变压器额定容量,tanφ1和tanφ2分别为补偿前后的功率因数角正切值。此外还规定了当补偿后功率因数低于0.95时需调整补偿策略。
四、补偿方式选择
标准推荐采用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补偿适合于较大容量且相对稳定的负荷;而分散补偿更适合于频繁波动的小型分散负荷。同时指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选用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等新型补偿技术。
五、保护措施要求
为了确保无功补偿装置的安全运行,标准对过压保护、欠压保护以及短路保护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要求所有补偿设备必须配备过电压保护装置,并且其动作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10%;短路保护方面建议使用熔断器或者断路器作为主要防护手段。
六、安装位置及布线规范
关于无功补偿装置的具体安装位置,标准指出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但不得影响其他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另外还特别提到动力配电箱内的接线应整齐美观,导线之间要有足够的绝缘距离,并且要做好防潮防腐处理。
七、验收测试项目
最后,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完成多项检测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检查设备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测量实际补偿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只有当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以上便是对《DB44/T 2180-2019 电力用户无功补偿配置设计规范》中部分内容较为详细的阐述。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