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二维码激光蚀刻本体标识的技术要求、应用流程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二维码激光蚀刻技术进行产品标识的相关企业及机构。
Title:Application Guidelines for QR Code Laser Engraving Intrins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930-2019《二维码激光蚀刻本体标识技术应用导则》是重庆市地方标准,规定了二维码激光蚀刻本体标识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以及应用规范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技术要求
4.1 材料选择
标准指出,用于激光蚀刻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例如,金属材料如不锈钢或铝合金被推荐使用,因为它们能够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不易损坏。此外,对于非金属材料,需确保其表面光滑且无裂纹,以保证激光蚀刻的质量。
4.2 激光参数设置
在激光蚀刻过程中,能量密度、扫描速度和聚焦位置等参数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建议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调整这些参数。比如,高能量密度可以增加蚀刻深度,但过高的能量可能导致材料变形;适当的扫描速度既能保证蚀刻效率又可避免材料过热。
工艺流程
5.1 设计阶段
此阶段包括二维码内容的设计与编码。二维码的内容应当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并遵循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设计时还需考虑二维码的大小和布局,使其易于识别同时不占用过多空间。
5.2 加工阶段
加工阶段涉及实际的激光蚀刻操作。首先需要对材料进行清洁处理,去除表面污渍和油污。然后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参数执行激光蚀刻,确保二维码图案清晰准确。最后检查蚀刻结果,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
质量控制
6.1 检测方法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标准提出了多种检测手段。其中包括视觉检查、光学测量仪检测以及专用软件分析等。视觉检查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目视观察二维码是否完整无损;而光学测量仪则能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专用软件分析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问题点。
6.2 不合格品处置
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查找原因。如果是由于设备故障引起,则应及时维修或更换设备;如果是因为人为操作失误,则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只有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后才能恢复生产。
应用规范
7.1 安装位置
二维码激光蚀刻本体标识的安装位置应当便于读取且不易受到外界干扰。通常情况下,最好将其放置于显眼且不易被遮挡的地方。同时还要考虑到维护方便性,在必要时能够轻松地对其进行更新或替换。
7.2 维护保养
定期对二维码进行清洁和维护非常重要。使用柔软干净的布擦拭表面灰尘即可满足日常保养需求。但如果出现严重污染或者损伤情况,则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修复工作。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系统,详细记载每次维护的具体时间和内容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