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烟蚜茧蜂控制茎瘤芥蚜虫的技术要求,包括烟蚜茧蜂的繁殖、释放方法、监测与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在重庆市范围内使用烟蚜茧蜂进行茎瘤芥蚜虫生物防治的操作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hidius colemani Control of Aphids on Stem Swelling Must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934-2019《烟蚜茧蜂控制茎瘤芥蚜虫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利用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方法来防控茎瘤芥蚜虫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采用烟蚜茧蜂对茎瘤芥蚜虫进行生物防治的生产实践。这意味着此技术主要针对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特定作物病虫害问题,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烟蚜茧蜂:是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能够有效寄生并控制蚜虫种群数量。
- 茎瘤芥蚜虫:指危害茎瘤芥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
3. 环境条件要求:在实施烟蚜茧蜂释放前,需确保田间环境适宜,包括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例如,最佳释放温度为15℃至28℃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上。
4. 烟蚜茧蜂的选择与准备:
- 应选择健康无病害的烟蚜茧蜂作为释放对象。
- 在释放前两天内完成烟蚜茧蜂的繁殖培养工作,并检查其活力状态。
5. 释放时间与密度:建议在蚜虫初发期开始释放烟蚜茧蜂,每公顷释放量不少于2万头。具体释放时间和数量可根据实际监测到的蚜虫发生情况适当调整。
6. 田间管理措施:除了使用烟蚜茧蜂外,还需配合其他农业综合防治手段,如合理施肥灌溉、及时清除杂草等,以增强整体防控效果。
7. 效果评估:定期监测烟蚜茧蜂的作用效果及蚜虫种群变化情况,评估是否达到预期防治目标。如果发现控制效果不佳,则需要重新审视整个防控方案并作出相应调整。
通过上述条文可以看出,《烟蚜茧蜂控制茎瘤芥蚜虫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和技术要点,还强调了综合防控理念的重要性,这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