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食品
  • DB34T 2777-2016 大米中肟菌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DB34T 2777-2016 大米中肟菌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大米肟菌酯残留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
    18 浏览2025-06-04 更新pdf0.48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米中肟菌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制备、提取、净化、仪器分析条件及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大米中肟菌酯残留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Tebuconazole Residues in Rice -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 封面预览

    DB34T 2777-2016 大米中肟菌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拓展解读

    DB34/T 2777-2016 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米中肟菌酯残留量的方法。以下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首先在范围部分,该标准适用于大米中肟菌酯及其代谢物肟菌酸残留量的测定。这明确了标准适用的样品类型和目标化合物。

    在原理部分,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正己烷脱脂,采用固相萃取柱净化,最后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这一过程确保了样品处理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试剂和材料部分,强调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同时要求肟菌酯和肟菌酸的标准物质纯度不低于95%,这是保证定量准确性的关键。

    仪器设备部分要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具有电喷雾离子源,并能进行多反应监测。这种配置能够提供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

    样品制备时需将大米粉碎并过筛,精确称取试样,加入内标溶液后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正己烷脱脂后,用固相萃取柱净化。这个步骤对于去除干扰物质、提高检测精度至关重要。

    在色谱条件部分,规定了色谱柱类型、流动相组成及梯度洗脱程序。这些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分离效果和检测灵敏度。

    质谱条件部分详细描述了离子化方式、扫描模式、去簇电压等参数。合理的质谱条件设置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的质谱图,从而准确定量。

    定量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内标法定性。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校正基质效应带来的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在结果计算部分,要求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肟菌酯和肟菌酸的含量,并以干基计。同时需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通常要求回收率在70%-120%之间,变异系数不大于20%。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5 mg/kg和0.01 mg/kg,确保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总之,DB34/T 2777-2016提供了系统完整的测定大米中肟菌酯残留量的技术规范,各环节均经过精心设计,旨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34T 2776-2016 谷物中10 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 联质谱法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