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然草地改良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天然草地的改良与可持续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atural Grassland Impro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390-2018《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是青海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天然草地的改良工作。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草地类型划分
标准中明确要求根据草地植被、土壤和地形特征将草地划分为不同类别。例如,高寒草甸、温性草原和荒漠草原等。这种分类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改良措施,确保改良效果。
2. 改良目标
改良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草地生产力、改善植被覆盖度以及恢复草地生态功能。具体指标如每公顷干物质产量提升幅度、植被覆盖率增加比例等,都应在改良计划中明确。
3. 施肥管理
施肥是草地改良的重要环节。标准建议根据不同草地类型的养分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同时强调要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4. 补播技术
对于植被稀疏或退化的草地,补播适宜的牧草品种至关重要。标准推荐使用本地适应性强的优质牧草种子,并且在播种前需做好土地平整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5. 围栏封育与轮牧制度
实施有效的围栏封育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干扰对草地造成的破坏。此外,建立科学合理的轮牧制度也是维持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之一。
6. 监测评估体系
在整个改良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采集数据以评估改良成效。这不仅能够及时调整改良方案,还能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宝贵经验。
通过遵循上述要点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标准中的其他规定,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天然草地的保护与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