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菇熟料袋式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与规划、培养料配方与配制、装袋与灭菌、接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平菇的熟料袋式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eurotus Cultivation with Cooked Medium in Ba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1812—2019平菇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是由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平菇熟料袋式栽培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和产品质量要求等内容。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以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熟料袋式栽培平菇生产。其中明确了“熟料”是指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后的培养基质,“袋式栽培”则是指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塑料袋中进行栽培的方式。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
二、环境条件要求
标准指出,栽培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光照及温湿度控制设施。具体而言,温度应维持在5℃至3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范围内,同时确保空气流通良好。此外,还强调了避免阳光直射以及防止虫害侵扰的重要性。
三、原材料选择与处理
对于主要原料如棉籽壳、玉米芯等的选择上,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质量标准。例如,棉籽壳需无霉变、无杂质且含水量适中;玉米芯则要求新鲜完整,不含农药残留。所有原料在使用前都必须经过破碎、过筛等预处理步骤,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才能用于制作培养基。
四、培养基配方设计
合理的培养基配方是成功栽培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标准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配方:
1. 棉籽壳78%,麸皮20%,石膏粉1%,石灰粉1%;
2. 玉米芯60%,棉籽壳30%,麸皮8%,石膏粉1%,石灰粉1%;
3. 杂木屑50%,棉籽壳40%,麸皮8%,石膏粉1%,石灰粉1%。
以上每种配方均需经过充分搅拌并加水调湿至适宜状态(通常为60%-65%)。
五、装袋与灭菌过程
在完成培养基调配之后,接下来就是装袋环节。每个塑料袋内填充量约为其容量的80%-90%,然后封口扎紧。随后送入蒸汽压力锅内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一般设定温度为121℃持续2小时即可达到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六、接种与发菌期管理
当灭菌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时便可开始接种工作。接种室要提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并确保无菌操作。接种完成后转入专门设置的发菌室内进行培养,期间要注意控制好温湿度条件,定期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并及时调整参数设置。
七、出菇管理和采收标准
进入出菇阶段后,需要适当降低环境温度至15℃左右,并增加光照强度促进子实体分化。每天定时喷雾保湿,但不可积水过多以免造成烂根现象发生。待平菇长到七八分成熟时就可以采摘上市销售了,此时菇体颜色鲜艳、质地紧实最为理想。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DB21/T 1812—2019平菇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准备到最终产品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注重细节把控与科学指导,对于提高平菇产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