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及出苗标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红松果材兼用林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Red Pine Forests for Both Fruits and Timber in Liaoning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红松果材兼用林是我国重要的林业资源,其培育技术直接关系到木材和松子的产量与质量。《DB21/T 1569—2019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技术规程》为红松苗木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深入解读该规程的核心内容。
规程中明确指出,红松种子应选择优良种源,确保遗传品质优良。具体要求是种子纯度不低于90%,发芽率不得低于75%。这表明在选种阶段就要严格把控,以保证苗木生长健壮、抗逆性强。此外,对于播种前的种子处理也提出了具体措施,如采用温水浸种法,将种子置于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这样可以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期,提高发芽率。
在苗圃地的选择上,规程强调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且肥沃的土地。土壤pH值宜控制在5.5-7.0之间,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红松幼苗根系发育。同时,苗圃地应避免重茬种植,并做好土壤消毒工作,防止病虫害发生。
关于播种时间和方法,规程建议最佳播种时间为春季解冻后至4月中旬。播种时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20-30厘米,株距则为5-8厘米。覆土厚度以种子直径的2-3倍为宜,既可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又能避免出苗时顶盖困难。
规程还特别提到,苗木抚育期间要加强水肥管理。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追肥,第一次在苗木高生长高峰期之前,第二次在秋季停止生长前。肥料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灌溉方面,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病虫害防治也是育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规程提倡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生物防治等手段。化学药剂使用需谨慎,必须遵循安全间隔期规定,确保产品安全无污染。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21/T 1569—2019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技术规程》涵盖了从种子选择到苗木出圃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为实现红松果材兼用林高效培育提供了全面指导。严格执行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提升苗木质量,还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