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开展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DB50/T 291-2019)是指导重庆地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规范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监测点布设原则
规范指出,监测点应根据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度及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合理布设。例如,在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地带应设置重点监测点,以准确掌握水土流失情况。同时要求每个县(区)至少设立3个以上监测点,并确保监测点具有代表性。
数据采集频率
对于降雨量、径流量等常规监测项目,规定每月采集一次数据;而对于土壤侵蚀量等关键指标,则需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测量。此外,在遭遇强降雨或极端天气事件时,应加密观测次数,以便及时捕捉变化信息。
土壤侵蚀量计算方法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采用通用方程法,即A=R*K*L*S*C*P公式。其中:
- R代表降雨侵蚀力因子;
- 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
- L和S分别表示坡长与坡度因子;
- C为植被覆盖度调整系数;
- P为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通过精确测定上述各参数值,可以科学评估不同区域内的土壤侵蚀程度及其动态变化趋势。
成果表达形式
监测成果需以年度报告形式提交,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监测概况、主要发现、存在问题以及改进建议四个方面。报告中还必须附有详细的图表资料,如监测点分布图、历年侵蚀量变化曲线图等,便于决策者直观了解情况并采取相应对策。
以上是对DB50/T 291-2019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