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的指标体系、名称及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的区划与相关研究工作。
Title:High-altitude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limatic Resource Zoning Index and Nam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679-2018《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与名称》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高原地区农牧业发展的技术规范。该标准通过科学的气候区划方法,为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在定义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时明确指出,气候资源是指能够被农业开发利用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水、光照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畜牧业的发展。例如,标准中提到的年平均气温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适合种植某种作物的重要指标。对于高寒地区的农作物来说,适宜的积温是保证其正常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在气候区划方法上,标准采用了综合分析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从多个维度对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全面评估。这一方法强调了区域差异性,使得划分出的每个气候区都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例如,标准中提到的“高原温带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非常适合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
再者,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关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高原地区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因此,标准要求在进行气候区划时,不仅要考虑常规的气候因子,还要充分评估干旱、霜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生产的潜在威胁。这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的风险防控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稳定。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具体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涵盖了温度、降水、日照等多个方面的具体数值要求。比如,某一特定气候区的年均降水量应达到多少毫米以上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或者某一区域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某一阈值的天数是多少,这对于确定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至关重要。
最后,标准明确了不同气候区内农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例如,在某些温暖湿润的气候区,可以优先发展蔬菜、水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而在寒冷干燥的气候区,则更适合发展耐寒性强的小麦、青稞等传统作物。这种针对性强的指导方针,不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有效提升高原地区的农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高原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指标与名称》标准通过对高原地区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为当地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它不仅反映了当前高原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为未来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