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臭鳜鱼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加工工艺、卫生管理、产品质量要求及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以鲜活鳜鱼为原料,经腌制、发酵等传统工艺加工制成的臭鳜鱼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cessing of Stinky Mandarin 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222-2018 臭鳜鱼加工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对臭鳜鱼的加工流程进行了规范。以下为关键条款解读:
在原材料选择上,应选用新鲜或冷冻良好、无腐败变质的鳜鱼,重量控制在500g至1000g之间。要求鳜鱼鲜活度高,肌肉有弹性,鳞片紧密贴附。
关于预处理环节,需清除内脏和杂质,彻底清洗鱼体表面。特别强调要检查鱼鳃颜色是否正常,确保无异味产生。
腌制过程至关重要。采用盐浓度为6%-8%的混合盐进行干腌,温度保持在10℃-15℃之间,时间为2天到3天。期间需翻动一次,保证均匀入味。
发酵阶段,将腌制好的鳜鱼放入发酵池中,覆盖重物压实,环境温度维持在25℃-30℃,相对湿度75%-85%,发酵周期为7天至10天。期间需定期检查发酵状态,防止污染。
最后,在成品包装前必须进行感官检测,包括色泽、气味、组织状态等指标。同时要检测微生物含量,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以上环节均需严格按照规程执行,以保证臭鳜鱼的品质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