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贮饲料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青贮饲料的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ilage F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650-2018《青贮饲料生产技术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为青贮饲料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原料选择
标准指出,用于制作青贮饲料的原料应新鲜且无霉变。具体要求包括:水分含量应在60%-75%之间;蛋白质含量不低于8%;纤维素含量不超过30%。这些指标确保了原料具有良好的发酵条件和营养价值。
二、收割时间
青贮原料的最佳收割时间为植物处于乳熟期至蜡熟期之间。此时植物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同时含有适量的可溶性糖分,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提高青贮质量。
三、切碎长度
为了保证青贮效果,原料需要被切成一定长度的小段。标准建议切碎长度控制在2-3厘米左右。这样既能保证压实效果,又能避免过长导致空气残留,影响厌氧环境的形成。
四、添加物使用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青贮过程中添加一些辅助物质来改善发酵效果。例如,可以加入0.1%-0.5%的食盐或0.2%-0.4%的尿素等。这些添加剂能够调节pH值,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并增加青贮饲料的保存期限。
五、密封与管理
完成装填后,必须立即对青贮设施进行严密封闭处理。标准强调要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用重物压紧四周以防止漏气。此外,在整个储存期间还需定期检查密封状况,一旦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
六、取用方法
当需要使用青贮饲料时,应从顶部开始逐层取料,保持横截面整齐平滑。切忌随意挖洞掏取,以免破坏整体结构造成浪费。每次取用量应与当天饲喂量相匹配,尽量减少暴露在外的时间。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把控,可以有效提升青贮饲料的质量水平,满足养殖业对于优质粗饲料的需求。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