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节水抗旱稻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栽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节水抗旱稻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t Ric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节水抗旱稻是一种适应干旱环境且能节约水资源的水稻品种,其生产技术规程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根据DB34/T 3209-2018《节水抗旱稻生产技术规程》的重要条文进行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规程中明确指出,选择土壤结构良好、排灌方便的土地作为种植基地。整地时要求深耕细耙,确保田块平整,以利于水分均匀分布和根系发育。这一步骤对于节水抗旱稻的成功种植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灌溉效率及作物生长状况。
品种选择
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节水抗旱稻品种,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生育期类型。优良品种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因此在播种前需仔细考察种子质量,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播种与育秧
推荐采用机械直播或工厂化育秧方式。机械直播可以提高播种精度,节省劳动力;而工厂化育秧则有助于培育壮苗,增强幼苗抗逆能力。此外,还应注意控制播种密度,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以保证秧苗健壮成长。
施肥管理
施肥原则为“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施用要充足且均衡,主要使用有机肥料配合适量化肥;追肥则根据植株长势适时适量补充养分。特别强调的是,在整个生长期都要注意钾肥的施用,因为钾元素能够显著提高植物的抗旱性能。
灌溉技术
灌溉是节水抗旱稻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规程提倡采取沟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减少水分浪费。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土壤湿度情况,灵活调整灌溉计划,避免过度灌溉造成资源浪费。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收获与储藏
当稻谷达到生理成熟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防止霉变。储藏期间要注意通风干燥,定期检查粮情,确保粮食安全。
以上内容是对DB34/T 3209-2018《节水抗旱稻生产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范操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产量,还能有效节约水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