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克氏原螯虾苗种捕捞与运输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克氏原螯虾苗种的捕捞、暂养、包装和运输环节。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arvesting and Transportation of Procambarus clarkii F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511-2019《克氏原螯虾苗种捕捞与运输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克氏原螯虾(即小龙虾)苗种捕捞和运输的技术要求。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捕捞前准备
- 标准指出,在捕捞前应检查养殖池塘的水质、水温及虾苗生长情况。确保池塘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温适宜,通常为20℃至30℃之间。这一措施有助于提高捕捞效率并减少对虾苗的伤害。
2. 捕捞工具选择
- 捕捞工具需选用无毒无害材质制成,避免使用会对虾苗造成物理损伤的工具。例如,可以采用专用的网具或抄网等工具进行操作。
3. 捕捞方法
- 提倡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捕捞,如夜间灯光诱捕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白天高温对虾苗的影响,同时减少人为惊扰导致的应激反应。
4. 运输容器要求
- 运输容器内部应保持清洁卫生,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容器内壁光滑,防止划伤虾苗。此外,还应该配备适当的隔板或分格设计来隔离不同批次的虾苗,以防止相互攻击。
5. 运输环境控制
- 在运输过程中,要维持稳定的温度条件,避免剧烈波动。如果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则需要采取降温措施;冬季寒冷时则要注意保温。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湿度,保证空气流通但不至于过于干燥。
6. 途中管理
- 定期检查虾苗的状态,及时补充氧气源。对于长途运输而言,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打开容器通风换气,并适当喂食少量饵料来维持其体力。
7. 到达目的地后的处理
- 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将虾苗放入预先准备好的暂养池中适应新环境。此时需要注意调节水温和盐度等参数使之与原产地接近,以便于尽快恢复活力并开始正常活动。
通过遵循以上这些关键步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克氏原螯虾苗种在整个捕捞与运输过程中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成活率并促进后续养殖的成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