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羔羊舍饲育肥的场地与设施、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和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羔羊舍饲育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nsive Feeding of Lambs in Shel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449—2018《羔羊舍饲育肥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羔羊舍饲育肥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江苏地区采用舍饲方式对断奶后至6月龄的羔羊进行育肥生产。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对象和地理区域,确保技术措施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养殖习惯。
2. 术语和定义:
- 舍饲育肥:指在特定设施内,通过科学管理与饲养,使羔羊快速达到屠宰体重的过程。
- 平均日增重:单位时间内羔羊体重增加量,是衡量育肥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些定义为后续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语言基础。
3. 环境控制:要求羊舍温度保持在5℃~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范围内。通风良好但避免直吹风,冬季注意保温防寒,夏季则需降温避暑。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提高羔羊食欲及免疫力。
4. 饲料配比:推荐使用全价颗粒料作为主要饲料来源,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配方。初期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后期逐渐增加能量成分比例。同时保证充足清洁饮水供应,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水槽中的饮用水。
5. 饲养密度:每头羔羊所需最小活动空间为1平方米。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导致竞争加剧、疾病传播风险上升等问题,影响整体育肥成效。
6. 健康管理:定期驱虫(每两个月一次),接种疫苗预防常见传染病如口蹄疫等。一旦发现病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病情扩散。此外还应做好日常卫生清理工作,减少细菌滋生机会。
7. 出栏标准:当羔羊达到35kg以上且膘情适中时即可考虑出栏上市。此时的肉质最佳,经济效益最高。
以上内容概括了DB32/T 3449—2018的核心要点,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来指导实际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