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粱青贮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收获与运输、青贮制作、品质评价及储存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高粱青贮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rghum Sil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287-2018《高粱青贮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高粱青贮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收获、田间运输、青贮设施、制作过程及品质评定等。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原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青贮的高粱应为无霉变、无污染的健康植株,且适宜收获期为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这一时期植物含水量适中,既有利于乳酸菌发酵,又能避免因水分过高导致的养分流失。
收获
高粱应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收割,以减少病原菌传播风险。同时强调,收获后的高粱应尽快运往青贮地点,确保在6小时内完成装填压实,防止氧化影响青贮质量。
青贮设施
青贮窖或袋的选择需考虑密封性与防渗漏性能。对于地上式青贮窖,其底部应铺设厚度不低于25厘米的防渗材料,并留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此外,青贮设施的设计容量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通常每立方米可容纳约600公斤鲜重高粱。
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控制适宜的水分含量,一般建议保持在60%-70%之间。过高的水分会导致厌氧条件恶化,而过低则不利于乳酸菌生长繁殖。另外,在装填时要逐层压实,尽量排出空气,顶部覆盖至少30厘米厚的封顶土层并夯实,形成良好的厌氧环境。
品质评定
成品青贮饲料应具有酸香味、颜色呈黄绿色或棕褐色、质地柔软松散等特点。通过感官检查结合pH值测定(一般小于4.2)来综合评估品质优劣。同时,还需检测干物质含量、粗蛋白水平以及有害微生物指标是否符合安全食用标准。
以上内容基于DB34/T 3287-2018标准进行了提炼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