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色五谷杂粮粉生产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黑色五谷杂粮为原料,经清理、粉碎、混合等工艺生产的黑色五谷杂粮粉的加工企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Black Five-Grain Powder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257-2018《黑色五谷杂粮粉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黑色五谷杂粮粉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黑色五谷杂粮粉”的概念,即以黑米、黑豆、黑芝麻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清洗、干燥、粉碎等工序制成的粉状产品。这一定义明确了产品的组成成分和基本形态,为后续生产和检测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二、原料要求
1. 原料来源:规定了原料应来源于无污染的种植区域,并且需要符合国家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规定。
2. 感官要求:原料需色泽正常,无霉变、无虫蛀、无杂质。
3. 卫生指标:原料中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值。
三、加工工艺
1. 清洗:原料在加工前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去除表面附着的泥土和其他污染物。
2. 干燥:清洗后的原料需进行适当干燥处理,确保水分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微生物滋生。
3. 粉碎:采用合适的设备将原料粉碎至规定粒度,保证产品的细腻程度。
4. 混合:按照配方比例准确称量各种原料并充分混合均匀,确保最终产品的营养成分分布均衡。
四、质量要求
1. 感官要求:成品应呈均匀一致的颜色,无结块现象,具有正常的香味。
2. 理化指标:包括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等的具体数值要求。
3.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4. 污染物限量:铅、镉、总砷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需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五、检验方法
对于上述各项质量指标,标准给出了具体的检测方法。例如,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含量;通过培养皿计数法检测微生物数量;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重金属浓度等。
六、检验规则
明确了出厂检验项目及型式检验项目,规定了抽样方案以及判定规则。只有当所有检验结果均合格时,产品才能被视为合格品。
七、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 标志:外包装上应清晰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2. 包装:采用防潮、密封性能良好的包装材料,避免外界因素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3.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轻装轻卸,防止碰撞损坏;同时要注意保持车厢内清洁干燥。
4. 贮存:应存放在通风良好、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热源和潮湿环境,堆码高度不宜过高。
以上就是DB34/T 3257-2018《黑色五谷杂粮粉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重要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