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儿童机器人陪伴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安全要求及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提供儿童机器人陪伴服务的企业及相关机构。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hildren's Robot Companion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252-2018儿童机器人陪伴服务规范》是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儿童机器人陪伴服务的相关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儿童机器人”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指专为儿童设计,能够提供情感支持、教育辅导等服务的智能设备。这一定义强调了儿童机器人服务的核心在于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和学习需求。
服务内容
根据标准,儿童机器人陪伴服务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情感交流:机器人需具备基本的情感识别与表达能力,能够理解并回应儿童的情绪状态。
- 教育功能: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游戏,促进其认知发展。
- 安全保障:确保机器人的物理结构安全无害,并通过技术手段防止数据泄露或滥用。
技术要求
在技术层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要求:
- 语音交互:要求机器人具备清晰自然的语音合成技术和准确高效的语音识别能力。
- 图像处理:对于视觉辅助功能,如面部识别和物体检测,需达到一定的精度标准。
- 网络连接:保证稳定的无线网络连接,支持远程更新及维护。
安全性要求
安全性是儿童产品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 材料安全:所有接触儿童皮肤的部分必须使用无毒环保材质。
- 隐私保护: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规,不得非法收集、存储或传输儿童个人数据。
- 操作限制:设置合理的使用时长限制,避免长时间使用影响儿童视力健康。
测试方法
为了验证上述各项要求是否达标,标准还规定了相应的测试流程:
-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应用场景来评估机器人的各项功能表现。
- 用户体验调查:邀请目标用户群体参与试用,收集反馈意见以改进服务质量。
- 合规性审查:检查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
以上是对《DB34/T 3252-2018儿童机器人陪伴服务规范》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此标准不仅有助于提升儿童机器人产品的质量水平,也为家长选购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