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公共安全
  • DB34T 3235-2018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规范

    DB34T 3235-2018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规范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规范社会福利公共服务
    17 浏览2025-06-04 更新pdf0.92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服务工作。
    Title: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Assistance to Homeless and Begging Pers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 封面预览

    DB34T 3235-2018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规范
  • 拓展解读

    DB34/T 3235-2018《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救助对象确认

    标准明确指出,救助站应当对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身份核实。如果求助人无法提供有效身份证件但能说明身份或家庭地址的,救助站应核实其身份或者帮助其与家人取得联系。对于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表达自己意愿的,救助站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救助。

    救助内容与程序

    救助站需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包括但不限于食物、衣物、住宿等。同时,还应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对于需要护送返回原籍或安置到其他机构的情况,救助站应确保护送过程的安全性,并与接收方做好交接工作。

    救助设施要求

    救助场所应当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如独立的接待区、休息区、活动区以及医疗室等。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确保求助者的舒适度和隐私权得到尊重。此外,还应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服务态度与行为准则

    工作人员在与求助者接触时应保持礼貌友善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不得歧视或侮辱求助者。在处理具体事务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位求助者都能获得平等对待。

    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标准还规定了定期检查评估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应对下级单位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共同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以上是对DB34/T 3235-2018《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规范》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落实相关规定,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救助服务工作。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34T 3230-2018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和服务规范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