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操作技术要求,包括追溯体系构建、信息采集、记录管理、查询与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从事畜禽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企业及相关机构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Title: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Traceability - Part 2: Oper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033.2-2019《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第2部分:操作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畜禽产品从养殖到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追溯操作。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1. 追溯信息采集
- 标准要求在畜禽养殖环节,需采集动物品种、来源地、耳标号等基本信息。同时记录饲料、兽药使用情况及免疫接种记录。
解读:这些信息的完整记录有助于追踪问题源头。例如,一旦发现某批次畜禽出现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耳标号快速定位其来源和接触过的其他畜禽。
2. 标识管理
- 规定每只畜禽应佩戴唯一的电子耳标或二维码标签,并确保标识与档案信息一致。
解读:唯一标识是实现全程追溯的基础。通过电子耳标或二维码,可以方便地将每个个体的信息录入系统,便于后期查询和管理。
3. 养殖过程控制
- 要求养殖场建立完善的卫生防疫制度,定期消毒圈舍,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
解读:良好的卫生环境能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定期消毒和限制人员流动可减少病原体侵入的风险,保障畜禽健康成长。
4. 屠宰加工环节
- 屠宰前需对畜禽进行临床检查,确认无异常后方可屠宰。屠宰过程中要保持清洁,防止交叉污染。
解读:屠宰前的检查是为了确保肉品安全。屠宰时保持环境卫生则能避免不同批次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5. 运输与销售
- 运输工具须符合卫生条件,装卸时轻拿轻放,避免损伤。销售点应公示追溯码供消费者查询。
解读:合理的运输方式和储存条件能够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而公开追溯码让消费者参与监督,增强信任感。
6. 档案管理
- 各环节产生的数据均需妥善保存至少两年以上。
解读:长期保存数据有利于应对突发状况时进行调查分析。当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可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迅速锁定责任人。
7. 应急处理机制
- 制订应急预案,在发现问题时立即启动召回程序,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解读: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迅速召回有问题的产品并采取补救行动,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维护了企业的声誉。
综上所述,《DB22/T 3033.2-2019》为实现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方案。遵循此标准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