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的术语和定义、作业要求、机具配备与使用、技术流程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玉米种植区采用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全程机械化生产。
Title:Corn Full Mechanization Straw Covering and Returning to Field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DB22/T 2923-2018)是吉林省发布的关于玉米种植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方标准。这一标准旨在通过秸秆覆盖还田的方式,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并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采用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农田作业。这意味着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在吉林省特定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实施的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如GB/T 15671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等。这些引用文件为制定和执行本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持,确保了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 术语和定义
- 保护性耕作:指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结构为目的,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尽量减少翻耕次数或不翻耕的一种耕作方式。
- 秸秆覆盖还田: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直接覆盖于地表作为覆盖物,同时将其归还到土壤中的一种处理方法。
4. 技术要求
# 4.1 作业条件
- 土壤条件:要求土壤含水量适中,一般应在20%-30%之间,以保证机械作业的效果。
- 气候条件:适宜的温度和降水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因素。
# 4.2 作业前准备
- 机具选择与调试:根据地块大小和地形特点选择合适的播种机、施肥机等设备,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工作。
- 种子处理:种子需经过精选、消毒等预处理步骤,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 4.3 播种期管理
- 播种深度:建议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范围内,过深会影响出苗速度。
- 株距行距:合理安排株距行距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4.4 施肥灌溉
- 肥料施用: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求调整施肥量。
- 水分管理:适时适量灌溉有助于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尤为重要。
# 4.5 收获后处理
- 秸秆收集与堆放:收获后的秸秆应及时收集并集中堆放,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外造成浪费。
- 残膜清理:对于使用过的地膜要彻底清除干净,防止污染环境。
5. 安全环保要求
- 操作安全: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 环境保护: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
以上是对《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DB22/T 2923-2018)部分重要内容的简要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