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供血犬血液检测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判定依据。本文件适用于供血犬的血液质量控制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Blood Testing of Blood-supplying Dog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915-2018《供血犬血液检测技术要求》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主要用于规范供血犬的血液检测流程和技术指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为人类提供血液或血液成分的犬只的血液检测。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对象和目的,确保检测活动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供血犬:指经过训练并用于采集血液以供人类使用的犬只。
- 血液检测:对供血犬血液进行的各项生理、生化及病原体筛查等检验工作。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概念框架。
3. 检测项目与方法
标准规定了多项必要的检测项目及其对应的检测方法:
- 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采用显微镜法或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
- 生化指标检测:如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等,通常使用生化分析仪完成。
- 传染病筛查:涵盖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犬细小病毒检测、犬瘟热病毒检测等,多采用ELISA或PCR技术。
每项检测都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和结果评判标准,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样品采集与保存
- 样品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采集,并记录相关信息如犬只编号、采样时间等。
- 血液样本需在适宜条件下保存,避免影响检测结果。例如全血样本一般在4℃条件下保存不超过6小时。
5. 质量控制
实验室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校准仪器设备、使用质控品监控检测过程、保持实验室环境清洁等措施。
6. 结果报告
检测完成后,需出具详细的检测报告,内容至少包含检测项目、结果、参考区间以及是否符合供血条件等信息。报告格式需统一且易于理解。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供血犬血液检测技术要求》不仅涵盖了从样品采集到最终报告输出的全过程管理,还特别强调了技术和管理上的细节把控,这对于保障供血犬的安全性和血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