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空气源热泵系统节能监测的术语和定义、节能监测要求、测试条件、测试方法及节能评定指标。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采用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建筑物供暖、空调和热水供应的节能监测。
Title:Energy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of Ai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s - DB11T 1652-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P47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652-2019《空气源热泵节能监测》是一项专门针对空气源热泵系统节能性能的北京市地方标准。以下对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监测条件与要求
标准规定了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节能监测应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确保设备处于额定工况下工作。具体包括:环境温度范围为-7℃至43℃;相对湿度不超过95%;供电电压波动不超过±10%。这些条件保证了测试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准确性。
能效指标计算
能效比(COP)是衡量空气源热泵节能效果的核心指标之一。根据标准,COP值应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即COP = 制热量/输入功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空气源热泵,其最低允许的COP值也有所不同。例如,用于供暖的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典型工况下的COP不应低于2.5。
运行参数记录
为了全面评估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节能状况,标准要求对多个关键运行参数进行连续监测和记录。主要包括室外干球温度、湿球温度、供回水温度、水泵电流、压缩机电流等。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分析系统性能,还能及时发现潜在故障点。
节能措施建议
基于上述监测结果,标准提出了若干节能优化建议。如合理设置室内设定温度,避免过高的加热需求;定期清洗换热器表面以保持良好传热效率;采用变频技术调节机组输出功率,实现精准匹配负荷变化等。
以上内容是对DB11/T 1652-2019中部分内容的重点提炼与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提升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整体节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