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工作程序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Investig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Soil Contamination on Construction Land - DB11T 656-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656-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明确界定了标准的适用区域和对象,确保了调查工作的地域性和针对性。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等专业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指通过采样分析等方法确定地块土壤中污染物种类、浓度及其空间分布的过程。准确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规范调查活动。
三、工作程序
标准规定了调查工作的基本流程包括前期准备、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初步采样分析、补充采样分析、风险评估等环节。强调了各阶段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样品采集与分析
要求根据地块特征合理布设采样点位,每个地块至少设置3个表层样点,并视情况增加深层样点。明确了样品保存、运输和分析的具体要求,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有效。
五、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应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等步骤。特别指出当土壤中污染物浓度超过筛选值时,需进一步开展风险评估。这一步骤对于判断地块是否安全至关重要。
六、报告编制
调查报告应涵盖项目概况、调查目的、工作程序、结果分析、结论与建议等内容。强调了报告内容的全面性,便于相关部门做出决策。
以上是对标准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