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及种苗的质量分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白及种苗的生产、经营、验收及相关活动。
Title:Quality Grading of Bletilla Rhizome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及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种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种植效果和药材品质。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901-2019《白及种苗质量分级》为白及种苗的质量评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苗的外观质量要求部分,规定了种苗应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腐烂现象。这一要求旨在确保种苗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健康发育,避免因病虫害或损伤导致的减产甚至绝收。例如,如果种苗带有病菌,在种植后可能会传染给其他植株,影响整个地块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关于种苗的大小规格,标准中明确指出不同等级的白及种苗长度、直径等具体指标。这种分级制度有助于种植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种苗,既保证了种植效率又节约了成本。比如,对于土地条件较好的种植区可以选择稍大一些的种苗以加快生长速度;而对于土壤肥力较低的地方,则适宜使用较小规格的种苗来适应环境。
再者,标准还强调了种苗的活力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发芽试验和田间成活率测试。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评估种苗的生命力是否符合种植标准,从而提高种植的成功率。特别是在大规模种植项目中,活力强弱直接关系到最终收获量的多少。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对包装运输环节的要求,如包装材料需防潮透气、运输过程要避免挤压碰撞等。良好的储存与运输条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种苗的新鲜度和活性,减少损耗。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不仅适用于商品化的白及种苗生产,也为科研机构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参考框架。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白及种苗质量分级》DB53/T 901-2019从多个角度规范了白及种苗的质量管理流程,为促进云南乃至全国范围内白及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