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西南桦无性系组培苗造林的技术要求,包括苗木选择、造林地选择、整地、栽植、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西南桦无性系组培苗的造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antation of Swietenia Macrophylla Clonal Tissue-cultured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905-2019 西南桦无性系组培苗造林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地方标准,对西南桦无性系组培苗的培育和造林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组培苗选择
标准规定组培苗应具备健康、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特点。具体要求为:苗高需达到15厘米以上,地径不小于0.2厘米,且根系发达完整。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苗木具有良好的生理状态和适应能力,为后续造林奠定基础。
二、造林地准备
造林地的选择需考虑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适宜西南桦生长的土壤类型为黄壤或红壤,pH值应在5.5至7.0之间。造林前需进行整地,深度一般为20至30厘米,并清除杂草及石块等障碍物。此外,还需施加适量基肥以改善土壤肥力。
三、造林密度与配置
造林密度直接影响林分结构和产量,标准建议采用株行距2米×3米的配置方式,每公顷种植约167株。这种密度既能保证光照充足又能促进树木间竞争,有助于形成优质林分。
四、抚育管理
造林后需定期开展抚育工作,主要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是在幼林期(1-3年),要特别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并及时去除竞争性强的杂灌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追肥次数和用量,通常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肥即可满足需求。
五、成活率监测
造林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对成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成活率达到85%以上。对于死亡或濒死植株应及时补植相同规格的新苗,以维持合理的林分密度。
六、采伐利用
当林分进入成熟阶段时可适时采伐利用,此时树高一般超过15米且胸径达15厘米左右。采伐方式宜采用皆伐结合间伐的方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以上就是关于《DB53T 905-2019 西南桦无性系组培苗造林技术规程》中部分关键条款的具体分析说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