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麻竹、绿竹的培育技术要求,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麻竹、绿竹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and Bambusa vulgar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83-2019《麻竹 绿竹培育技术规范》是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麻竹和绿竹的培育工作。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苗木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规定,苗木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苗。在种植前,应对苗木进行修剪,去除过长或受损的根系,并适当修剪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这一要求旨在确保苗木在移栽后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并健康成长。
2. 种植密度
对于麻竹和绿竹的种植密度,标准建议根据土壤条件和预期用途来确定。一般来说,麻竹的株行距为3米×4米,而绿竹则为2米×3米。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保证竹林通风透光,促进竹笋的生长。
3. 施肥管理
标准指出,在竹林生长期间,应定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追肥,分别在春季和夏季进行。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化肥则能迅速补充养分,满足竹子快速生长的需求。
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竹林健康的重要因素。标准强调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包括定期巡查竹林,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迹象。对于已发生的病虫害,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或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控制,但需注意用药安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采收管理
关于竹笋的采收,标准规定应在竹笋出土后的一周内进行。采收时要注意不要损伤母竹,且每次采收后应及时清理竹林地面,保持整洁卫生。此外,对于不同品种的竹笋,还应根据其生长特性合理安排采收时间,以获得最佳品质和产量。
这些条文涵盖了从苗木准备到后期管理的全过程,为麻竹和绿竹的高效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严格遵循这些规范,不仅可以提升竹林的经济效益,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