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茶树新选育品种登记的技术要求、程序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茶树新选育品种的登记管理及相关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gistration of Newly Bred Tea Plant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茶树新选育品种登记技术规程》(DB35/T 1837-2019)是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茶树新品种的选育、登记和管理流程。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通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改良的茶树新品种的登记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地域限制和适用对象,即仅限于福建省内的人工选育或改良后的茶树新品种。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茶树”、“品种”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茶树”是指山茶属植物中用于生产茶叶的主要栽培种;“品种”则是指经过系统选育或发现并改良后具有稳定遗传特性和一定经济价值的群体。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三、登记条件
根据标准要求,申请登记的新品种需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品种必须来源于福建省内或引进后在当地经过至少三代繁殖保持原有优良性状;其次,品种应具备明显的形态特征差异及优良的农艺性状;再次,品种需通过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机构审定或认定。此外,还要求提供完整的选育报告和技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选育过程、试验结果、区域适应性评价等内容。
四、登记程序
登记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公示与公告五个环节。申请人需向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将进行初步审查,符合条件者予以受理。受理后的品种将由专业委员会进行技术审查,审查通过的品种还需向社会公示不少于三十日。无异议后,最终由主管部门发布公告完成登记。
五、监督管理
标准强调了对已登记品种的事后监管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已登记品种名称或利用其名义从事经营活动。同时规定,对于违反本标准的行为,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依法查处,并取消违规品种的登记资格。这一系列措施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六、附则
最后,标准还明确了实施日期以及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特别指出,在本标准施行前已经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规定完成登记的品种继续有效,但鼓励逐步过渡到采用本标准规定的程序重新登记。
综上所述,《茶树新选育品种登记技术规程》(DB35/T 1837-2019)从适用范围、术语定义、登记条件、具体程序到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细致的规定,为福建省茶树新品种的规范化管理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