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1kV至35kV交流配电线路用故障指示器。
Title: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Fault Indicators of Distribution 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通用技术条件》(DB35/T 1801-2018)规定了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技术要求
1. 环境适应性
- 故障指示器应能在-40℃至+70℃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这一规定确保设备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适应福建地区多样化的地理环境。
2. 绝缘性能
- 工频耐压水平:主回路与外壳之间的工频耐压值应达到5kV,持续时间为1分钟。此要求保证了设备在高电压冲击下不会发生击穿现象,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3. 电磁兼容性
- 应符合GB/T 17626系列标准的要求,具备抗电磁干扰的能力。这意味着故障指示器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减少误报率。
试验方法
1. 外观检查
- 使用目测法对产品的外观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标识是否清晰完整、接线端子连接是否牢固等。这一步骤有助于发现制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保障产品质量。
2. 功能测试
- 包括短路故障检测、接地故障检测等功能验证。通过模拟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各种故障情况来检验设备的功能完整性。
检验规则
1. 型式试验
- 新产品投产前需进行全面的型式试验,以确认其符合所有技术指标。型式试验项目涵盖外观检查、功能测试等多个方面。
2. 出厂检验
- 每台出厂的产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出厂检验,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被允许销售。出厂检验内容通常包括基本参数测量、外观检查等。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 标志
- 设备上应有明显的产品型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这些信息便于用户了解设备的基本情况,并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2. 包装
- 采用防潮、防震措施进行包装,确保运输过程中设备不受损坏。合理的包装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物流环节带来的风险。
以上是关于DB35/T 1801-2018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款的具体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