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肉牛生产过程中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及用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肉牛养殖场(户)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eef Cattle Production in Guizhou - Part 5: Parasitic Disease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257.5-2017是贵州省针对肉牛寄生虫病防治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为肉牛养殖过程中科学有效开展寄生虫病防控提供了依据。以下是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4.1 病史调查
在开展寄生虫病防治之前,必须对养殖场的历史病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这包括但不限于以往是否发生过寄生虫病、发病频率以及采取过的防治措施等。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判断当前的寄生虫风险等级,并据此制定合理的防控计划。
4.2 检查与诊断
对于疑似感染寄生虫疾病的牛只,需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查和确诊。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观察牛只的精神状态、食欲变化及粪便情况;
- 进行血液学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 必要时取样送实验室进一步分析确认。
5.1 预防原则
预防工作应贯穿整个养殖周期始终,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清理圈舍保持环境卫生;
- 合理安排放牧时间避免高风险区域;
- 使用安全有效的驱虫药物定期给牛群投药;
-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体免疫力。
5.2 驱虫方案
根据不同季节特点选择合适的驱虫策略:
- 春季:重点清除体内线虫;
- 夏秋季:注意防控吸虫类疾病;
- 冬季:强化外部寄生虫如蜱螨的控制。
6.1 药物使用准则
在选用驱虫药物时需遵循以下几点:
- 优先考虑国家批准使用的高效低毒产品;
- 根据说明书准确计算剂量防止过量或不足;
- 实施轮换用药制度减少耐药性产生几率;
- 记录每次用药详情便于追溯管理。
以上内容仅为DB52/T 1257.5-2017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具体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