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肉牛繁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繁殖技术要求、发情鉴定、配种技术、妊娠诊断及繁殖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贵州地区肉牛的繁殖生产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uizhou Beef Cattle Production - Part 10: Breeding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257.10-2017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0部分:繁殖技术》是贵州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贵州地区肉牛繁殖技术的要求和方法。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种公牛的选择与饲养管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种公牛应选择健康、体型匀称、性欲旺盛且遗传性能优良的个体。在饲养管理上,要求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包括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日粮,并保证充足的运动空间。此外,定期对公牛进行体检和精液质量检测,确保其繁殖能力。
2. 母牛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时间
母牛的发情周期一般为21天左右,发情期持续约1至3天。标准建议采用外部观察法(如行为变化)与直肠检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准确判断发情状态。最佳配种时间为发情开始后的8至16小时之间,此时受胎率较高。
3. 人工授精技术要点
对于人工授精操作,标准强调使用经过认证合格的人工授精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执行。冷冻精液解冻后需迅速完成输精过程,输精管插入子宫颈深度约为40-50厘米,并注意避免污染。
4. 妊娠诊断及保胎措施
怀孕初期(40天内),可以通过超声波或直肠触诊等方式确认怀孕情况。一旦确定怀孕,应加强营养供给,防止流产。特别是在妊娠后期,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比例,同时避免惊吓和剧烈运动。
5. 分娩准备与接产
在临近预产期时,要提前做好分娩舍清洁消毒工作,并准备好必要的接产工具。当母牛出现明显分娩征兆时,如频繁起卧、努责等,应及时到场监护。如果遇到难产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助产措施或者请专业兽医处理。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贵州地区肉牛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