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水稻机插秧全程机械化中秸秆还田的技术要求、作业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水稻种植区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秸秆还田的生产作业。
Title:Guizhou Rice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Full Process Mechanization - Part 8: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贵州水稻机插秧全程机械化 第8部分 秸秆还田标准解析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水稻种植区的秸秆还田作业,重点规范了水稻机插秧过程中秸秆还田的技术要求。以下为关键条款解读:
1. 秸秆处理:要求前茬作物收获时留茬高度应控制在15cm以内,秸秆粉碎长度不超过10cm,且分布均匀。
2. 还田量:推荐每亩还田量为2000kg-3000kg,具体根据土壤肥力和种植模式确定。
3. 深度:秸秆应均匀撒铺于地表,并通过旋耕机埋入土中,埋深应在10cm-15cm之间。
4. 时间:秸秆还田作业宜在水稻机械插秧前1-3天完成,确保还田效果。
5. 机械选择:选用具备秸秆粉碎和均匀抛撒功能的联合收割机进行作业,并配套适宜的旋耕机进行翻埋。
6. 环境保护:作业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扬尘和秸秆堆积现象,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7. 技术培训: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规程,确保作业质量。
以上内容为该标准的核心要点,对于提高贵州省水稻种植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