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水稻机插秧全程机械化收获的技术要求、作业准备、操作规范、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水稻机插秧全程机械化收获作业。
Title:Guizhou Rice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Full Process Mechanization - Part 7: Harv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246.7-2017 贵州水稻机插秧全程机械化 第7部分 收获》是贵州省地方标准中关于水稻收获机械化的规范性文件。该标准对贵州地区水稻收获的机械化操作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定,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并保障稻谷品质。
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贵州地区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的水稻收获作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为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农业环境,强调了技术适应性和地域特色。
收获前准备
标准指出,在正式开始收获之前,应确保联合收割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检查发动机、传动系统、割台等关键部件是否正常运作,并根据田块情况调整割台高度和喂入深度,以适应不同株高和种植密度的水稻。同时要求驾驶员熟悉机器性能,了解田间具体情况,如土壤湿度、作物成熟度等,以便合理安排收获时间和路径。
收获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在实际收获过程中,标准提出了多项技术指标:
1. 割茬高度:规定割茬高度不应超过10厘米,这样既能保证稻穗完整收进,又能避免损伤根系影响后续耕作。
2. 损失率控制:要求总损失率(包括脱粒损失和清选损失)不超过3%,其中籽粒损失率不得超过2%。通过优化脱粒滚筒转速与间隙设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3. 清洁度:净粮率需达到95%以上,这需要定期清理筛网和风扇,保持良好的清选效果。
4. 破碎率限制:谷物破碎率控制在2%以内,主要依靠调整脱粒机构参数来达成。
5. 含杂率管理:含杂率不得超过1%,需加强筛分装置维护保养。
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及设备完好,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有有效资格证书;
- 作业前应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 禁止超负荷运行,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修;
- 定期对机械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各部位润滑良好。
数据记录与分析
最后,标准还提到每次完成收获后都应当做好数据记录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作业面积、产量、油耗等信息,便于后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技术方案。此外,鼓励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比如建立电子档案库,方便长期跟踪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DB52/T 1246.7-2017》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执行指南,也体现了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耕文化的有机结合,对于推动贵州乃至全国范围内水稻种植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