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宝石绿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符合GB/T 22737规定的单芽至一芽二叶初展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摊青、杀青、揉捻、做形、提毫、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的绿宝石绿茶。
Title:Green Gem Green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997-2018《绿宝石 绿茶》是贵州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绿宝石绿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绿宝石 绿茶”进行了定义:以贵州省内适宜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绿叶绿汤特征,形似绿宝石的绿茶。这一定义明确了绿宝石绿茶的独特性,强调了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产品的感官特征。
产品分类
根据净度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特级要求茶叶纯净,无非茶类夹杂物;一级允许少量非茶类夹杂物,但不影响品质;二级则允许较多非茶类夹杂物,但仍需保证基本品质。这种分级方式有助于消费者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同时也便于生产企业控制产品质量。
要求
在感官品质方面,特级绿宝石绿茶要求外形紧结匀整,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鲜活。一级和二级分别在上述指标上有所放宽。例如,一级允许稍有松散,色泽稍欠均匀;二级则允许稍有梗片,香气稍逊等。这样的设定既体现了高标准的要求,也考虑到了实际生产中的差异性。
理化指标方面,水分含量不得超过6.0%,总灰分不得超过6.5%,水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36.0%。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茶叶的保质期、营养价值等方面,对于确保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卫生指标则包括铅、农药残留等项目的限制,如铅含量不得超过5mg/kg,六六六不得超过0.2mg/kg,滴滴涕不得超过0.2mg/kg等。这些严格的规定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试验方法
对于感官品质的评定,标准提供了详细的评茶程序,包括取样、冲泡、审评等步骤,并给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而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则引用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品质、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等。每批产品均需进行出厂检验,只有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销售。型式检验则是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当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也需要进行型式检验。抽样方案按照GB/T 8302执行,样品数量和检验项目都有明确规定,以保证检验结果的代表性。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包装标识应清晰标明产品名称、等级、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晒、防挤压,装卸时轻拿轻放。贮存环境应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65%,并远离异味物质。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绿宝石 绿茶》标准不仅涵盖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管理,还特别突出了贵州特色,为提升绿宝石绿茶的整体质量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