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类植物种子收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采集方法、种子处理与保存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草类植物种子的收集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ass Seed Colle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2953-2018草类植物种子收集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草类植物种子采集的技术性标准,旨在规范种子采集过程,提高种子质量,保障草原生态修复和草类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种子采集时间的选择
标准指出,种子采集的最佳时间为植物种子成熟期。具体而言,在自然条件下,当大多数种子已变色且容易从植株上脱落时即为适宜的采集时机。这一规定有助于确保种子的成熟度,从而提升其发芽率与生命力。
种子采集方法
根据标准要求,种子采集应采用人工或机械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对于小面积或者稀有品种的草类植物,建议使用手工采摘;而对于大面积种植区域,则推荐采用机械收获设备以提高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强调了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母株不受损害,并尽量避免混入杂质。
种子处理与保存
采集后的种子需要经过初步筛选去除杂物后才能入库储存。标准特别提到,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将种子摊开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0%,可以有效延长种子寿命。同时指出长期保存时应当控制温度不超过20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
质量检测要求
为了保证种子质量和纯度,标准明确规定了抽样检验的具体步骤。包括但不限于目测检查外观完整性、称重计量净度百分比以及通过发芽试验评估活力等环节。只有符合相关指标限值的产品才能被认定为合格品用于后续播种作业。
以上就是对《DB62/T 2953-2018草类植物种子收集技术规范》中部分关键内容所做的深入分析。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不仅能够促进草原植被恢复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为推动我国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