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精准扶贫工作中农村饮水安全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判定准则。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精准扶贫工作中对农村饮水安全的评价与管理。
Title: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285-2018《精准扶贫 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是贵州省针对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和方便程度四个方面对农村饮水安全进行了全面规定,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水量方面,标准要求每人每天的最低供水量为40升。这一指标考虑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饮用水、烹饪用水和个人卫生用水等。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合理规划供水设施规模,确保满足居民日常所需。
水质方面,明确规定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质需达到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对于分散式供水,水质应符合当地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这意味着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居民都能饮用到安全可靠的水。具体实施时,需定期检测水质,并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供水保证率是指一年内正常供水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比例。标准提出不低于95%的要求,即一年中只有不超过18天可能出现断水情况。这需要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同时建立健全应急供水预案,以应对突发状况。
方便程度方面,要求居民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或取水水平距离不超过800米。这一规定旨在减少居民因取水而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尤其关注偏远地区的饮水便利性。可以通过优化供水网络布局,增加集中式供水点等方式来实现目标。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要求供水单位定期向村民公布水质检测结果及供水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鼓励村民参与到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中来,增强责任感和归属感。
总之,《精准扶贫 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设定,为改善贵州省农村地区饮水条件提供了有力指导。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则,确保每一条款都能落到实处,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