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农业生物质废弃物堆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设施农业中产生的生物质废弃物的堆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osting of Biomass Wastes in Facility Agri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141-2019设施农业生物质废弃物堆肥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设施农业中生物质废弃物处理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5.1 原料预处理要求
此部分强调了原料预处理的重要性,包括去除杂质、粉碎和调节水分含量。其中规定原料的初始含水量应在50%-60%之间,这是为了确保微生物活动的最佳环境条件。此外,原料的粒径应控制在2cm以下,以便于通风和发酵均匀性。
5.2 堆肥发酵过程控制
在堆肥过程中,温度是衡量发酵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标准指出,堆体内部温度应在55℃以上持续至少3天,这有助于杀灭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同时,需定期监测堆体内的氧气浓度,保持在5%-15%范围内以促进好氧发酵。
5.3 成品质量要求
成品堆肥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根据标准,堆肥产品应达到腐熟程度,表现为颜色变为深褐色、无明显异味、pH值介于7.5-8.5之间,并且有机质含量不低于30%。这些参数确保了堆肥能够提供良好的土壤改良作用。
6.1 环境保护措施
为减少堆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在操作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渗滤液外溢以及恶臭气体扩散。建议设置沉淀池收集初期渗滤液并进行适当处理后再排放;对于产生的废气,则可通过生物滤池等方式净化后排放。
附录A 生物质废弃物堆肥工艺流程图
该流程图展示了从原料接收开始直至最终产品的完整工艺步骤,包括但不限于原料准备、发酵阶段、翻堆管理及后期陈化等环节。通过遵循此流程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整个堆肥作业。
以上内容基于《DB21/T 3141-2019》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章节进行了阐述,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技术规程,从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