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紫山药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繁育、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绿色食品紫山药的生产。
Title:Green Food -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urple Ya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绿色食品紫山药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145-2019)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绿色食品紫山药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以下将从选地建园、种薯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贮藏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解读。
一、选地建园
标准要求种植基地应远离工业区、交通主干道及生活垃圾场,土壤环境质量需符合NY/T 391的规定,即土壤pH值为5.5-7.5,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且无重金属污染。建议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作为种植地块,并在播种前深耕细耙,施足基肥,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二、种薯选择
种薯质量直接影响紫山药产量与品质。标准规定种薯必须来源于经过检疫认证的专业繁育基地,外观健康无病斑,芽眼饱满,重量控制在20-50克之间。此外,种薯需提前15-20天置于15-20℃条件下催芽处理,确保出苗整齐一致,增强抗逆性。
三、栽培管理
栽培密度直接影响光能利用率和最终产量。标准推荐垄作方式,行距80-100厘米,株距30-40厘米,每亩定植约2000株左右。生长期需定期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干燥,同时根据植株长势分期追肥,氮磷钾比例约为2:1:2,注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烧苗现象。
四、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物理方法如覆盖防虫网、悬挂黄板诱杀害虫;生物手段采用高效低毒农药喷洒,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农业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倒茬,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减少病原基数。特别强调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
五、采收贮藏
当地上部分茎叶枯黄时即可适时采收。挖取过程中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分级包装后入库暂存。贮藏环境温度宜控制在10-15℃,相对湿度85%-90%,定期检查剔除腐烂变质块茎,延长保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