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紫山药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鲜食紫山药的生产、收购、贮运和销售。
Title:Specification for Fresh Edible Purple Yam - DB36/T 1146-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146-2019《鲜食紫山药等级规格》是江西省地方标准,主要用于规范鲜食紫山药的分级和质量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鲜食紫山药”的概念,即以新鲜收获的紫山药为原料,经过清洗、分选等简单加工后直接上市销售的产品。这一定义强调了产品的状态为新鲜且未经深度加工。
分级要求
根据外观品质、块茎大小以及重量等因素将鲜食紫山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 一级:要求块茎完整无损,表皮光滑细腻,色泽均匀,无病虫害斑点或机械损伤。单个块茎重量需达到250克以上。
- 二级:允许轻微的表皮瑕疵但不得超过总面积的10%,块茎形状基本规则,重量在150克至250克之间。
- 三级:适用于有较大缺陷但仍可食用的产品,如表皮破损面积超过10%但不超过20%,或者存在不影响食用的小范围腐烂现象,重量不低于100克。
检验方法
对于鲜食紫山药的质量检测,标准规定了视觉检查法作为主要手段。检验人员需在自然光下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及表面状况,并使用称重设备精确测量每个样品的实际重量。
此外,在采样过程中应确保所抽取样本具有代表性,通常是从同一生产批次中随机抽取至少10个个体进行检测。
包装与标识
包装材料应当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含有有害物质。每件包装内都必须附带清晰可见的标签,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执行的标准编号等内容。
贮存条件
为了保持鲜食紫山药的新鲜度,建议将其置于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10℃~15℃之间的环境中存放。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防止发生霉变或品质下降。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鲜食紫山药等级规格》不仅对产品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还涵盖了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的具体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并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