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杀菌剂防治百合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条件、数据记录与处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评价杀菌剂对百合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相关研究。
Title:Pesticide - Field Efficacy Test Guidelines - Part 2: Fungicides for the Control of Anthracnose in Lil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128.2-2019《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2部分:杀菌剂防治百合炭疽病》是一项江西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杀菌剂在防治百合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试验设计
1. 试验目的
- 明确试验的主要目标是评估不同杀菌剂对百合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2. 试验地点选择
- 试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种植区域,确保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与实际生产环境一致。
3. 处理设置
- 至少设置空白对照(CK)和多个处理组,每个处理重复次数不少于三次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施药方法
4. 施药时间
- 根据病害发生规律,在发病初期开始第一次施药,并按照规定间隔期进行后续喷洒。
5. 施药方式
- 喷雾法是最常用的施药方式,需确保均匀覆盖植株表面,特别是叶片背面。
数据记录与分析
6. 病情调查
- 在每次施药后7天左右进行病情调查,采用国际通用的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DI)或严重度等级评分系统来衡量病害程度。
7. 数据分析
- 使用统计学方法如方差分析(ANOVA)来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计算防效公式为:防效 = [(对照区病害率 - 处理区病害率)/ 对照区病害率] × 100%。
安全性评价
8. 环境影响
- 注意观察周围生态环境的变化,包括但不限于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9. 人畜安全
- 确保试验过程中采取适当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并记录任何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有效开展符合DB36/T 1128.2-2019要求的田间药效试验,从而为农业生产中合理选用杀菌剂提供科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