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草微贮轻简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原料准备、微生物菌剂选择、发酵条件控制及产品质量评价等。本文件适用于以稻草为主要原料进行微贮饲料生产的农户和企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mplified Micro-storage Production of Rice Straw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120-2019《稻草微贮轻简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稻草微贮的生产流程,提高稻草饲料的质量和利用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稻草微贮”这一概念,即通过特定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稻草,使其成为易于储存和使用的饲料。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稻草的营养价值,延长保存期限。
2. 原料要求:标准规定了用于微贮的稻草应为新鲜或轻微干燥的稻草,且无霉变、无污染。这确保了最终产品的安全性与质量。
3. 微生物菌剂选择:推荐使用经过认证的安全有效的乳酸菌等益生菌作为发酵剂。这些微生物能够在适宜条件下快速繁殖并产生乳酸,降低pH值,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
4. 微贮容器的选择与准备:建议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塑料袋或其他专用设备进行包装。在装填前需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避免杂菌污染。
5. 操作步骤:
- 将切短至适当长度(一般为2-5cm)的稻草均匀铺展;
- 按比例加入预先活化的菌剂溶液;
- 压实后立即封口密封;
- 在常温下静置发酵一定时间(通常为20-30天),期间保持环境温度稳定。
6. 质量检测:成品微贮稻草需经过感官检查(如颜色、气味)、化学分析(如粗蛋白含量、水分含量)以及微生物检验(如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等多个方面的评估,以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7. 存储条件:完成发酵后的稻草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并定期检查其状态,防止因透气导致的产品劣化。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可以有效地提升稻草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保障动物健康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