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精确栽培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实施步骤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水稻种植区的精确栽培方案设计与实施。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Precision Cultivation of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108-2019《水稻精确栽培方案设计规范》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精确栽培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品种选择
该条款规定应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生产目标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具体要求包括:品种需具备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并且要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例如,在鄱阳湖平原可以选择生育期适中、耐淹性强的早稻品种;而在赣南丘陵地区则宜选用耐旱、抗病虫害的晚稻品种。此外还强调了种子质量标准,如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5%等。
4.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确保苗齐苗壮的关键环节。本标准指出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晒种、浸种和催芽等处理。其中浸种时间一般为12至24小时,水温保持在25℃左右;催芽时温度控制在28℃~32℃之间,当种子破胸率达到80%以上即可停止催芽。另外还特别提到要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剂对种子进行杀菌处理,以预防恶苗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
4.3 育秧方式
育秧方式直接影响到秧苗素质的好坏。标准推荐采用工厂化育秧或湿润育秧两种方法。对于工厂化育秧来说,要求秧盘规格统一,基质配比合理(通常为草炭土:珍珠岩=3:1),并配备自动喷灌系统保证水分供应均匀。而湿润育秧则需要注意田间管理,比如适时排水晾田促进根系发育,以及及时补肥防止脱肥现象出现。
4.4 插秧密度
合理的插秧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本标准的规定,早稻种植时行距一般为20cm~25cm,株距为13cm~17cm;晚稻则可适当增加密度,行距为18cm~22cm,株距为12cm~15cm。同时考虑到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提倡采用宽窄行交错排列的方式布置秧苗。
4.5 施肥管理
施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标准建议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即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肥料施用计划。具体措施包括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氮磷钾比例大致为1:0.5:1,并且要注意有机肥的应用。在追肥阶段,则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分别追施适量速效肥,以满足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4.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控是保障水稻健康生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综合措施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例如可以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清除田间杂草、设置诱虫灯等方式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还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瓢虫等自然控制害虫数量。如果确实需要用药,则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选择高效低毒环保型药剂,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产品以防产生抗性。
以上是对DB36/T 1108-2019中部分内容较为详细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