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白玉菇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设施、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无公害白玉菇的生产与管理。
Title:Non-environmental White Jade Mushroom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716-2017《无公害白玉菇栽培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白玉菇的无公害栽培过程。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环境要求
- 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
- 温度控制在5℃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
2. 菌种选择
- 使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审定的优质菌种。
- 菌种需具备高产、抗病性强的特点,并经过严格检测确保无病毒侵染。
3. 培养料配制
- 原料包括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等,要求新鲜无霉变。
- 配方比例:棉籽壳78%,玉米芯15%,麸皮5%,石膏粉1%,过磷酸钙1%。
- 混合均匀后加水至含水量约60%-65%,pH值调整至7.0-7.5。
4. 灭菌处理
- 堆积发酵时间不少于48小时。
- 高压灭菌设定温度121℃,持续2小时;常压灭菌则需维持100℃以上8小时以上。
5. 接种与发菌管理
- 接种时注意操作卫生,防止杂菌感染。
- 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0℃-22℃范围内,避免阳光直射。
6. 出菇管理
- 当菌丝长满袋后转入出菇棚,温度降至12℃-15℃。
- 定期喷雾保湿,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强风直吹。
7. 采收标准
- 子实体完全展开但尚未释放孢子时即可采摘。
- 采摘时手握基部轻轻拔起,避免损伤周围幼菇。
通过遵循上述规程,可以有效提高白玉菇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保障其无公害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