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子常规种原种繁育的技术要求、繁育程序、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获及贮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谷子常规种原种繁育和种子生产。
Title:Rules for the Breeding Technology of Foxtail Millet Conventional Original S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549-2018《谷子常规种原种繁育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谷子原种繁育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经过国家或地方审定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谷子品种作为繁育对象。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高质量的品种才能确保后续繁育工作的成功。选择时需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2. 隔离措施
在原种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防止异花授粉导致的品种混杂。具体而言,同一品种的不同地块之间应保持至少300米以上的空间隔离;同时,在花期还需注意避免与其它同属作物如糜子等相邻种植,以防天然杂交。
3. 播种管理
根据标准规定,播种时间宜安排在当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过后进行。播种量则依据种子纯度及田间密度需求确定,一般为每公顷30公斤左右。此外,还强调了整地质量的重要性,要求做到深耕细耙,保证土壤疏松且平整。
4. 田间管理
包括水分管理和施肥方案两大部分。水分供应上提倡采用滴灌或喷灌等方式节约用水并提高利用率;肥料施用方面主张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并特别指出磷钾肥的比例要适当增加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5. 收获与脱粒
当谷穗完全成熟后方可开始收割作业。收获时应注意避开雨天,以免影响籽粒品质。脱粒过程也需谨慎操作,防止机械损伤造成损失。对于收获后的种子还需要及时晾晒至安全含水量(通常低于13%),然后入库储存。
6. 质量检测
最后,在整个生产周期结束后,应对最终获得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净度、发芽率、水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确保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
以上就是对DB15/T 1549-2018中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