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双季稻生产过程中主要气象灾害的指标及等级划分。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双季稻生产中气象灾害的监测、评估和防御。
Title:Meteorological Disaster Index for Double Cropping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511-2018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是江西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双季稻生产中应对气象灾害的技术工作。以下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气象灾害类型方面,该标准明确指出双季稻可能遭受的主要灾害包括干旱、低温冷害、高温热害、暴雨洪涝和台风等五类。其中干旱灾害的指标为:孕穗期连续7天日降水量小于5毫米且气温高于30℃时,即认定为轻度干旱;持续14天则升级为中度干旱;超过21天则为重度干旱。这一规定有助于农民及时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
关于低温冷害,标准设定的关键指标是:早稻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8℃连续3天以上,或者晚稻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20℃连续3天以上。这种情况下,稻谷结实率会显著下降,因此需要提前做好保温防寒准备。
高温热害的判定依据是:早稻乳熟期日最高气温持续3天以上超过35℃,或晚稻抽穗扬花期日最高气温持续3天以上超过33℃。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如灌深水降温等措施。
暴雨洪涝灾害的判断标准为:降雨强度达到每小时50毫米以上,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导致田间积水深度超过10厘米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此时需立即排水,防止稻苗被淹死。
台风灾害的预警条件是:预计台风中心风力达到8级及以上,并伴有强降雨天气。在这种极端天气到来之前,应加固设施大棚,清理沟渠,确保排水通畅。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与补救措施。例如,在干旱情况下建议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调配水资源;对于低温冷害,则推荐使用薄膜覆盖等物理方法提高地温;而面对高温热害,则可考虑喷施叶面肥以增强植株抗性。同时强调了灾后恢复生产的必要步骤,包括清淤排渍、扶正倒伏植株以及补充养分等。
总之,《DB36/T 511-2018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为双季稻种植户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灾害防控依据,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粮食安全保障水平。